说起日本就一定会想到日本料理,提到日料就一定少不了主角——鱼。在很多外国人的印象里,日本人是可以做到“一鱼三吃,三餐吃鱼”的,而且不是淡水鱼,而必须是海水鱼。日本农林中央金库在去年专门以访日外国人为对象,询问了在本国最知名的日本食材,回答虽然五花八门,但认为是“金枪鱼等鱼类”的外国人最多。在他们看来,日本人的餐桌上“无鱼不欢”。
与外界印象截然相反,日本人的日常餐饮中,鱼类的占比越来越少,似乎日本人正在远离吃鱼。
20多年前,日本人海产品的食用量惊人,例如2001年人均鱼贝类消费量达到40.2公斤,这个分量是按照可食用部分的纯食材计算,如果算上整体量,再考虑到被平均的孩子,成年日本人的鱼贝类消耗能力确实令人咋舌。
但这项纪录在20年后就减半了,据统计,2021年,日本人均鱼贝类消费量为23.2公斤,这个分量,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历经半个世纪都没有达到的。联合国粮农组织Our World in Date数据统计,1960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人均鱼类消费量(包括被废弃的食材)逐年增加,尤其是从1990年开始有了飞跃式的增长,几乎追平日本人均消费量,下一个目标已经不是日本,而是已经赶超日本的韩国。
其实日本也确实没有那么多鱼可以吃了。被称为水产大国的日本的渔业产量(天然捕捞和养殖的合计)在1984年曾达到1282万吨,但到2021年骤降至三分之一。就算是近海渔业方面,作为主力的沙丁鱼也急剧减少。一方面是海水温度和海洋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从2010年后,中国等周边国家因为水产品消费量的增加,也开始在日本海域从事捕捞作业,日本渔船的捕获量遭到重创。
但即便如此,日本水产品的出口量却一直在进步中。2022年的出口额超过3000亿日元,约10年间增至2.3倍,其中出口到中国的北海道产扇贝和海参起到拉动作用。但核电站处理水的排放,又再次让中日两国民众对鱼类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对此,日本经济产业省认为“可以安心食用”。
日本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方法评估了排出处理水后,日本近海领域的鱼类因此遭受的影响。事实上,人们受到的海洋中的辐射不及每天经受的自然辐射要百万分之一,前者的影响几乎微不足道,更不会影响到鱼类的安全性。而日本人之所以减少了鱼类的食用量,与此次事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家庭仅仅因为做鱼太麻烦才选择不吃鱼。尤其是女性进入职场的比例越来越高,留给厨房的时间已经很少了,烹饪繁琐的鱼类,往往成为外餐的改善,而不再是日常的搭配。
不吃鱼的日本人吃什么?答案是“肉”。在日本渔业开始衰退的1991年,因为牛肉进口自由化,悄无声息地占据了日本人的餐桌。除了女性进入社会这一主要原因外,单身家庭的增加,年轻人饮食文化的改变,以及便利店对肉类副食品的侧重供应,在日本已经兴起了肉食热潮。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报告,1960年牛肉的消费量人均才1公斤,到了2000年已经达到人均7.6公斤了,如果将肉的范围扩展到鸡肉和猪肉,那么60年的时间里,肉类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10倍,这个增长幅度不仅逆袭鱼贝类,更是赶超了稻米,后者的消耗量减少了一半。从食物比例来看,日本人真是越来越爱吃肉了。
未来,人们对于日本料理的口味也会随着这股热潮发生改变吧。(作者系涉日业务中国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