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真好!这句话,宛如人生旅途上一缕温暖的阳光,不经意间便洒满心田,带来无尽的温馨与慰藉。8月18日,当世家家长学院跨文化研学团的旅程在中亚四国的探索中缓缓落下帷幕,而我即将踏上前往西安的征途时,这份温暖又一次如约而至。郭科技,这位研学团中40多岁的企业家老总,他的声音里带着一股不容拒绝的热情:“蒋老师,到了西安,老字号的黄家泡馍馆可一定要去尝尝,我已经安排朋友去接你了。”刹那间,去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也是郭总的一份远程安排,让我与小友胡玮的西安之行,在味蕾上多了几分温情与色彩。
转眼间,19日的中午,郭总的朋友张凯强和一位处长如约而至,他们的笑容里散发着着几分豪爽与真诚:“欢迎蒋老师,咱们这就去黄家泡馍馆。您知道吗,郭总每次从昆山回到西安,第一件事可不是回家,而是直奔这儿!”言语间,我仿佛能窥见那份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珍视。
随着脚步的临近,远远便能望见那面墙上,“清真 黄家泡馍馆”几个繁体字赫然在目,古朴而庄重,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门外,一顶顶蓝色的帐篷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让人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急于融入这份热闹与喧嚣。
踏入饭馆,眼前的景象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却又有些眼晕——每一张桌子都坐满了食客,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泡馍特有的香气,与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生活的交响乐。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所谓的美食之旅,不仅仅是为了味蕾的满足,更是为了那份人与人之间,因分享而生的温暖与连接。
在黄家泡馍馆里寻寻觅觅,终于落座。我的眼前好似展现出一幅生活的图卷:同桌坐着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几乎不说话,但都捧着手中大碗,大口大口地吃着泡馍,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再过一会儿,老夫妇离去,来了一对中年夫妇,同样是话语不多,但两个人都动作迅速地用手掰馍,看起来很默契。先生掰馍的水平似乎要比妻子高一些,这让我不禁微笑。
张总手把手教我怎样掰馍,要把这馍“掰得都是黄豆粒般的大小”。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性格急躁的人来说,真的是一种磨练。我微笑着问张总:“陕西人把时间都花在这样的掰馍上面了?”张总微笑着说:“这是陕西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细细体会,发现这掰馍也是一个技术活。没掰多久呢,我的手指已经酸痛起来。再过一会儿,再一看,手指甲缝都变得干干净净。张总看见笑了,说:“我们这里都是自己吃自己掰的馍,不能让别人给掰的。”是啊,我怎么知道这个过程里也有“自产自销”的乐趣呢?
馍掰好后,给碗上夹一个号码,由服务员端走。没过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大碗牛肉泡馍便端了上来,还带着糖醋腌蒜、辣子、咸盐等调料。那香气浓郁而不腻,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记忆。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曾在此地得到一碗羊肉汤泡饼的温暖与力量,最终登基后传令厨房仿制此美味,并确定为为每天必有的菜品。
我不再回想历史,而是拿起筷子轻轻挑起一缕泡馍,只见肉质鲜嫩、馍块筋道、汤汁醇厚,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宠溺。当听说这牛肉泡馍有四大特点——汤浓、肉烂、油大、盐稍重时,我不禁想起出门前家中领导的殷殷叮嘱。但此刻我倔强地默默复述着自己常常说的那句话:“我这个人追求生命宽度,不追求生命的长度。”此刻,先吃了再说!
吃完泡馍,我们走出饭馆,阳光正毒,暑气依然。我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心中充满了感激。我再次感叹,有朋友真好!即兴口占一首小诗——
西安古都美食香,黄家泡馍名远扬。
朋友相约得品尝,欢声笑语满庭芳。
掰馍手艺细思量,汤汁醇厚肉鲜长。
岁月匆匆情更长,友情如馍味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