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没米了”,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无米下锅的日本人民一阵哀嚎!咋回事儿呢?还是让我们从头捋起来……
记得20年前的2004年也曾出现过大米短缺现象,还被媒体定性为“平成米骚动”,但那主要是受到前一年夏季天气寒冷导致稻米歉收的影响。也就是说,其背景是天气因素造成的暂时性供应短缺,随着稻米恢复到正常水平,米缺价高在短时间内也就停止了。而目前的“令和米风波”则不然,除去因去年高温导致稻米歉收,使得今年的大米市场供应后继乏力外,稻田减少、栽种水稻农户减少等因素,也成了造成“令和米风波”的主要原因。
根据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本来,2024年7月大米价格较去年同月已大幅上涨17.2%了,增长率达到了接近2004年2月记录的25.2%的高水平,而自八月份以来,大米价格进一步上涨,8月中旬东京都发布的地区CPI显示,大米价格较去年同月上涨26.3%,增幅较7月的17.7%又有所提高。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气象厅恰在此时首次发布了“南海海槽大地震警报”,这让人们一下子不淡定了,从而引发了大量购买囤货现象的发生。
时至8月下旬,屋漏偏逢连夜雨,影响日本列岛的10号台风来袭又导致了人们开始大量囤米,自然,也再次加速了大米价格的上涨。可见,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才导致了超市缺米,米价愈加上升,最后形成了“令和米风波”现象。
关于当前的“令和米风波”,有人指出,由于去年夏季酷暑的影响,尤其是高温导致的品质下降,使得商店里的大米流通量减少了。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看看全国的水稻总产量是怎样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大米收成继续下降:2019年和2020年产量均为776万吨;2021年产量为756万吨;2022年为727万吨;2023年则为717万吨,可以说是年年减收。数据还显示,自2021年以来,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收获量也都在持续萎缩,由此可见,天气原因确实导致了稻米歉收,这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必须承受的代价,但却不是全部原因。
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前的“令和米风波”现象并不仅仅是由于天气的影响,更多是由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波动造成的。比如新冠爆发后,由于外出就餐需求萎缩,总需求下降,导致供应过剩。因此,自2020年秋季以来,大米价格持续下跌约两年,随后需求复苏乏力,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农家选择了放弃种植大米。而令人更加感到悲哀的是,随着少子化现象的愈趋严重,现有农村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奔赴大都市等原因,早就使得农村年轻劳力后继乏人。事实上,从目前农作物的需求和种植面积的趋势来看,耕地似乎已经从主粮稻米作物转向饲料或其他作物了。虽然疫情过后,大米需求开始逐渐恢复,但由于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了稻米的收获量和供应量减少,从而才形成了今天的供需紧张局面。
综上,天气、供需双方的暂时性、结构性等因素交织才导致的“令和米风波”现象出现。因此,未来大米价格还存在着不确定性,有持续上涨的风险。尤其是从中长期来看,受人口下降、老龄化,以及稻田减少等因素影响,日本米价受非自然性影响因素将大大增加,这是需要注意的。(作者系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