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武则天与凤和文化
作者:关曦和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10/16/2024 1:30:23 PM
 

“凤和”文化的核心精神为“外凤内和、为而不争”,它意味着“出,则凤凰来仪、兼容并蓄;入,则和谐和顺,心安家安;既自强不息、积极有为,又厚德载物、不与人争。”其中,“为而不争”源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这个精神内容,在武则天这位伟大而传奇的女性身上,也有非常充分的反映和体现。

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一直由男性来主导皇权,直到武则天称帝而被改写了历史,这也是武则天“为而争之”的结果。古代男性与“龙”的意象直接相关,男性皇帝也被称为真龙天子,而女性则与“凤凰”密切相连,自古以来就有“望女成凤”的说法。武则天这只凤凰,从十四岁进宫开始,先后经历了从“武媚娘”到“武才人”、从“武昭仪”到“武皇后”的跌宕起伏人生,并最终称帝,书写了“凤穿牡丹展英姿”和“百鸟朝凤则天下”的传奇。

站上人生巅峰、实现“凤凰高飞”之后的武则天,她并没有迷失自己。她很清楚,“龙主凤从、龙正凤偏、龙上凤下”是中国人的传统遵循,“凤不与龙争”也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深刻认同。因此,称帝之后的武则天虽然权倾一时,但是她知道,身为皇帝的自己是一只世间少有的强凤,可以拥有凤的威严与荣耀,但终究不应与龙争斗。她自己可以有为有位,广开仕途,奖励农耕,也可以光彩夺目,有凤来仪,受到众人敬仰,但最终让位与“龙”才是人间正道。因此,她逐步开启了由“为而争之”到“为而不争”的转变。

例如,武则天在位期间把洛阳由东都改称为神都,下诏拆除了唐高宗李治修建的乾元殿,并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明堂。明堂宽三百尺,高三层,总高达二百九十四尺,用黄金装饰,被称为“万象神宫”。《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明堂之上九龙朝凤,其意喻非常明显,这也是武则天有意为之的“争”,后世评价其为“坚冰之坤,以阴代阳,乾元之号,非其意明矣”。明堂作为武则天进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地方,也是她举行盛大典礼和接见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但是,在明堂遭火灾被毁之后,武则天却没有再将凤凰置于其上,而是将其替换为火珠。《旧唐书·礼仪志五》记载,“证圣元年,佛堂灾,延烧明堂。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 这也表明,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开始自省、开始“不争”。

武则天在位期间曾因豢养男宠备受诟病,其实,她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缓解武氏家族与李氏家族之间的矛盾,转移李氏家族的注意力,引导李氏家族将矛头指向她所豢养的男宠,进而有效保存武氏家族,避免了与李氏家族的直接冲突。武则天的这番智慧,世人却少有人洞察。同时,这也反映了武则天不再与李氏皇族争高下的心境。

公元705年,在武则天病重之时,宰相张柬之等人拥戴中宗李显复位,改年号为“神龙”,武则天也予以应允,同意还政于李唐。此时,神龙已现,强凤应退。但实际上,武则天此时只是退位,并未被废黜帝号。李显登基后,不仅对母亲恭敬有加,赐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旧唐书·本纪第六》记载,“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也就是说,后来武则天自己主动提出去掉自己的帝号,改皇帝为皇后。同时留下遗诏,要求自己死后以皇后的身份归于李家龙穴——乾陵,与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同时,她陵前的那座无字碑也是螭龙盘顶于其上,而不是凤凰高飞。“无角且不争”的螭龙,不仅寓意了美好和吉祥,同时也寓意男女的感情。这也意味着,武则天最终从威权的皇帝又做回了李氏皇后,她心中最希望的还是龙凤呈祥,找回心安家安的自己,而不只是凤舞九天。武则天这位传奇女性,以异于常人的姿态践行了“为而不争”的人生智慧。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之墓为乾陵,而“乾”字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男性和阳刚之气,武则天死后立遗诏归于乾陵,而并没有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代表女性的“坤陵”,而且武则天的墓碑上也没有记录任何一个文字,其墓碑也被称为“无字碑”,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唐高宗李治的“述圣纪碑”,全文8000多字却全部都是由武则天撰写的歌颂高宗功绩的溢美之词,这不仅表明了武则天对自己作为李氏皇后的清晰定位,同时也展现出了她“为而不争”的智慧与格局,生前以“争”而得天下,死后以“不争”而赢天下。同时,令世人惊叹的是,现如今人们再俯瞰乾陵之时,却意外地发现乾陵的卫星图竟好像一只盘旋飞举的凤凰。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始终代表着高贵、美丽和自由。凤凰也成为了武则天的人生注脚,并再次印证了“外凤内和、为而不争”这一中华女性传统美德在武则天的传奇人生中得到充分体现。(作者系凤和文化始创者、陕西华胥九州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致力于中国优秀女性文化传播)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