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
 
 
 
  打印 关闭窗口
在名古屋热田区触摸城市的“古”与“今”
作者:郑兴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10/16/2024 2:52:16 PM
 

城市和人一样,总在时光的流动中自然地一分为二,一个是过往,一个是眼下。“古”与“今”的两立,兼而不悖,融融交汇,才构成城市魅力的立体感。在一个文旅和文化也“卷”起来的时代,“老”城名古屋市,依然通过独特方式散发“新”魅力。有着无尽往来宝藏的“热田区”,堪称最“热”的一个。

在金秋十月,善于深挖名古屋市魅力的观光写手土庄雄平推出了他眼中的“名古屋今日魅力观光手册”。仁者见仁,城市的一楼一墙,一花一木,还有深藏于其中的人物沉浮,浮光掠影之中,在每个人的“镜头”中都各有不同。我的“镜头”中,热田区首当其冲。因为,和其他的地区有所不同,作为热田神宫的门前町,它“颜值”的看板地位不言而喻。热田区无论对于本地人来说,还是游客而言,都是一个文化、城市、时空上的交汇点和连接点。

在幕府和尾张藩的公文中,常见“热田宿”这样的文字表述。作为古代城市街道的“能源点”,“宿场”为过往大名宿泊和行人过客提供歇脚、补给发挥关键作用,位于热田区的“宫宿”在这个圈子里曾是东海道之最。到1843年,鳞次栉比的旅舍憩站近250家,人口高达万人,非凡热闹的场景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人觉得躁动。城市的外表被岁月抽丝剥茧,换过新衣,但留在回忆里的古式繁荣仍作为现代观光的灵魂之处,吸引今人为之憧憬。

哪怕只置身于日本屈指可数的热田神宫,就仿佛能够穿越看到门庭若市的宿场町。古人从这里抵达下一个位于三重县桑名市的“宿场”—桑名宿,需要经由东海道唯一的海路。彼时的距离是今天的27公里,当时的单位为“七里”,因此也有了“七里渡”这样的名胜古迹。如果到“宫渡公园”,建议是一定要带着名画师歌川广重的浮世绘《隶书东海道·宫》前去的。昔日的渡船,也变成今日的游船,但仍修建有当时旧景可见的常夜灯、乘船场等。置身于此,远望公园的静谧风景,那忙碌地穿梭于几百年前的水面船只,就可以从画纸上一跃而出。东西两侧的御殿,又好像把乘船场紧紧包住一样,令人追忆江户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曾在东浜御殿宿泊的盛大场面。

有人常说,一提到名古屋,更多只是丰田车,似乎找不到“就是它”这样的看家观光品牌。实则不然,反而是因为能说的太多,“迷失”了双眼。单从人文历史看,战国“三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背景和发迹无不和爱知县有着紧密联系,而建立了镰仓幕府的源赖朝就出身于热田区。虽说中国的老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可名古屋的人气和名头,离不开历史人物的身影投射。或许,这也是中国人常讲的“人杰地灵”吧。

如果只是凝固的旧时光,城市的味道会少一半。除了热田区诸如“蓬莱轩”、“妙香园”这些有着文学气息的老店足以填补人的现代味蕾外,眼前一亮的还有在古色古香的街道里整体停放的共享单车“Charichari”。从金山站到热田神宫的周围,这样的现代交通乐趣以不经意的方式“飞”进寻常百姓家,流进城市古老而新鲜的血液中,多了更多妙不可言的细节。

再回到“宫宿”。在当地人的眼中,它是城市的性格和身份所倚。为何人们常常要为“观光”二字缀上“文化”和“形象”,因为旅行就像人生的一次“遇见”,总能触摸到城市的脉搏,感受其中汩汩流淌的气息和浓郁底蕴。城如人,人如城。某种意义上讲,热田区是名古屋的“心脏”,也是这里人们的“精神家园”。(作者系名古屋观光文化交流特命大使)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