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日本华人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窗口
【蒋丰书评】从《大地上的家乡》看刘亮程笔下的诗意家园
作者:蒋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  发布时间:10/17/2024 5:59:30 PM
 

时光荏苒,转瞬已是数月之遥。忆起那日,2024年8月8日,我与小友胡玮和世家家长学院亲子研学团,再度踏上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再一次聆听新疆文联主席刘亮程的教诲后,这位“旧识”赠予我一册珍贵的散文集——《大地上的家乡》,如同一份来自灵魂的厚礼。

这是刘亮程继《一个人的村庄》后,历经岁月沉淀,再度回归文坛的力作,也是他荣获茅盾文学奖后第一部散文集。2024年3月,译林出版社精心雕琢,将其呈现在世人面前。全书共三卷,“菜籽沟早晨”、“大地上的家乡”、“长成一棵大槐树”,宛如三幅细腻温婉的画卷,缓缓展开。

刘亮程的笔触,饱含深情与慈悲,引领我步入一个生命盎然、自然哲学与故乡情怀交织的世界。他的视野,从脚下的村庄缓缓铺开,直至新疆的广袤无垠,再至祖国的山河大地。他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菜籽沟村乃至整个世间的自然之美、生命之韵、爱之深沉。

在“菜籽沟早晨”中,刘亮程细腻地刻画了乡村生活的日常:鸡鸣晨起,日出而作,耕读相伴,将地上的琐事聊向天际。乌鸦在树梢的聚会,老鼠的终老,满窗的山花烂漫,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事,却在他笔下化作了生活的真谛。他通过这些细节,不仅勾勒出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更传递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大地上的家乡”一章中,刘亮程敞开心扉,谈及创作的心路历程,特别是《一个人的村庄》的诞生契机。他明着说,“写作是一场语言的归乡,是对故土深情的遥望。”他的文字,满载对家乡的眷恋与深情,将家乡从尘埃中提起,置于云端之上,以文字为祭,勾勒出一代人共同的乡愁。这份对家乡的深情认领,使他的作品洋溢着温暖与坦然,那是历经世事后的豁达与明悟。

“长成一棵大槐树”则是刘亮程远行的印记。从甘肃崇信的大槐树,到南京的虫鸣,再到金佛山的山林之趣,他以谦卑之心,融入自然,感受大地的真实与痛楚。他和乌鸦为伴,与虫鸣为友,以文学为桥,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重塑文学与世界的联系。

刘亮程以人的性灵与动物相处。他在“我认识乌鸦中的老者”里面这样写道:“多少年来我跟着乌鸦学它们叫,早已学得太像一只乌鸦了。”他在“牧游”一文中写道:“乌鸦是叫声难听的寻路者。……乌鸦有脑子,飞到哪都能过上好日子。”他在“一九九九:一张驴皮中”写道:“我学乌鸦的叫声尤其像,村里常有乌鸦集结,有老人的人家都害怕乌鸦在自己家的树上叫,说不吉利。我却喜欢乌鸦,我学它‘哑哑’的叫喊时,感觉自己是一个心在天上的高傲诗人。”刘亮程就是这样以文学为纽带,重新审视着人和动物的关系,也在重塑着文学和世界的关系。

刘亮程的文字,自带诗性气质,难以用传统的文体来界定。他的笔触,既有诗歌的灵动,又有散文的悠远,更有小说的玩味。在“大地上的家乡”中,这种诗性写作达到了极致。他笔下的生灵皆有灵性,万物皆独特,这种引人共鸣的乡愁,构建了一个大地上共有的精神家园。

刘亮程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他写时间的流转,写人的衰老,写万物终归于一的大地家乡。他笔下的家乡,不仅是地理的坐标,更是生命的归宿,是人与万物共同奔赴的时间长河中的家园。他言:“我所有的文字,都在写村庄的时间,写人的岁月。当我看见那些七十、八十、九十岁的老人时,我知道我的未来在他们那里。那是一张完整的时间的脸,有鼻子有眼,有微笑,有眼泪,有皱纹,有沧桑,静静地摆在那个村庄中,那个村庄是中国的末梢。”

《大地上的家乡》不仅是对家乡的深情凝望,更是对生命、对时间的一次深刻回溯。刘亮程以一颗闲适之心,慢下来,静下来,用心去感受、去思考。他的散文,让时间凝固,写尽了一个人对自然、对时间、对生命的真切体悟。这种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洞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厚重感与哲思。

刘亮程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写虚、写想象、写一种闲适之情。他的文字总能由此及彼,由物及人,或由人及物,推己及人,从个体扩展到整体,穿透表象,写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感受或哲学思考。他写一个老太的葬礼,言老人一生的礼仪,似乎都在为这场自己看不见的葬礼做预演。当这位平凡老人的离世,让那么多人奔赴的时候,死亡本身也成了一处家乡。这种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洞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地上的家乡》是一部厚重踏实的作品,如同一棵参天大树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暗河,汲取着生命的源泉。刘亮程以最质朴的叙述方式,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辽远的世界。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如入化境,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纯然舒适与脚踏实地的安全感。这是一部极其安心的珍贵阅读体验。

我深爱刘亮程的文字,因为每一次阅读,都仿佛回到了大地上的家乡。那种温暖,如春风拂面,让人眼眶湿润;那种乡愁,如陈年佳酿,让人沉醉其中。他的文字,激发了我对乡土的深深眷恋,让我更想回头深吸那充满乡土味道的人间烟火,勇敢地“再搏一把”!(作者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