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侨报时事评论
 
 
 
  打印 关闭窗口
中日“京论坛”对两国关系的期许
作者:梁云祥  来源:日本华侨报  发布时间:12/16/2024 12:02:50 PM
 

12月4日至5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20届“东京——北京论坛”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双方共有各领域专家学者及官员400多人与会,会议主题被确定为“中日携手推动重塑多边框架中的国际和平秩序”,可见本次会议的关键词是“多边”与“和平”,会议最后发表的《东京共识》就显示了这一主题,即强调发挥联合国作用,维护多边主义世界和自由开放的世界经济,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为此呼吁应该加强中日两国防务部门的定期沟通协商,扩大加强两国民众间的直接交流,以及急需改变今年舆论调查显示出两国民众相互认知下行的趋势,将此作为应当优先关心的话题。

尽管这次会议基本上应该属于两国民间机构所主办的活动,但是也受到了双方官方的认可与支持,比如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亲自到会议现场致辞,日本首相石破茂也送来了书面致辞,中国外长王毅和国务院新闻办负责人也为会议录制了视频谈话。从这些现象来看,至少说明两国官方也乐见这种交流,对于会议所取得的共识也具有同感。

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眼下的中日关系虽然比较密切但是却谈不上友好,甚至有时连正常也谈不上,经常在一些政治安全问题上相互不信任并产生摩擦,比如围绕钓鱼岛和东海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之争、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同认知和应对、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观的不同与冲突、日美同盟及其遏制中国发展等等;两国国民的相互感情也比较负面,比如根据最新的舆论调查,中国民众对日印象不好的比例高达87%,日本民众对华印象不好的比例高达89%,尤其在中国社会底层民众中存在着仇日情绪,前些时候苏州和深圳针对日本人学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社会情绪。

由此看来,这次论坛所展现出的精神及其共识更多的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者说主要反映和代表了中日双方知识界精英们的一种愿望与期许。当然作为一种愿望与期许,中日双方政府在原则上应该说也同样希望如此,但作为国家和国民利益的代表,不能仅仅依靠愿望来处理国家关系,中日两国政府在上述具体的政治安全矛盾与摩擦时就很难取得共识,中日两国国民的相互负面情绪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一般而言,相对于知识界精英们的国际视野与对世界和平的期许,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处理国家关系时首先考虑的主要是国家利益,民众则主要从一种长期形成的朴素情感出发去看待国家关系。

毫无疑问,此次论坛及其所取得的共识对中日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双方知识界精英们对各自国家政府和国民也能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长远而言仍然需要这种交流活动,但显然仅仅有这一层次的交流还远远不够,或者说还需要通过相对具有建设性的这一中间层次不断推动中日双方政府的高层具体政治安全问题的解决和政治关系的改善以及促使双方底层民众对对方感情的好转,否则就很难真正从根本上改善两国关系,因为决定双方关系的关键最终还在于政府和民众。(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