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郎咸平在微博上写道:“钓鱼岛事件的幕后主宰者不是我们主流媒体所谓的一小撮右翼份子,而是我们非常陌生的松下政经塾。野田本人和其内阁核心成员都是右翼民族主义色彩极浓的松下政经塾的毕业生。我们主流媒体把一小撮右翼分子和一般民众分开的观点非常危险,因为日本民众已经转向支持野田的右翼行为”。
事实上,松下政经塾曾经默默无闻,最近之所以引起关注,背景就在于民主党上台。在民主党第一届内阁——鸠山内阁中,松下政经塾的毕业生就有8人出任大臣、副大臣等。10月1日起步的野田新内阁更被戏称是“松下政经塾内阁”,19位大臣中,5人出自松下政经塾,出任的也都是外务、国家战略等要职。
长期来看,这样一股政治力量的崛起,对日本是利是弊还很难评。就笔者自身而言,来日本的这些年,难忘的经历很多,但若要说哪一次最难忘,恐怕要属2010年在松下政经塾的研修。这次研修让我从骨子里不再认可所谓“日本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的定评。研修期间,那些志在从政的日本青年精英所怀的强烈的危机感和爱国心,以及力图改革日本的迫切愿望和切实行动都让人敬畏,他们像极了《坂上之云》所刻画的那批躁动不安的维新改革志士。在纷扰嘈杂的现代社会,政经塾的培养模式是独具一格的。
在研修其间,笔者对弥漫在松下政经塾内的激荡人心的悸动,既怀敬意,又保持了必要的距离。在塾誓和塾训中,明确地写着“为了世界的繁荣与和平”,但正如日语有“建前”和“本音”之别一样,这些好似追求“世界大同”的理念更像“建前”,真正激励着塾生的还是那些“本音”——国家利益至上。曾沉迷阅读丸山真男著作的我,从那些躁动的“改革因子”中嗅出的是浓浓的“国家主义”的味道,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评价这股“味道”?
同时,松下政经塾要求学员要成为具有强烈信念与高尚意志之人,并以创造出理想的日本与世界为目标。但什么是“理想的日本”?又该怎样创造“理想的世界”?松下政经塾内特别热衷的一个议题就是“国家观”,每位塾生都需花心思去思考“我的国家观”。但从目前活跃在政界的松下政经塾毕业生来看,他们所持的“国家观”是否“理想”?
笔者从不认为政治家追求国家利益有什么错,更深知作为“国民利益代表”的政治家若不能追求国家利益才是大错。但目的不等于结果,站在“唯结果论”的立场上来看,野田佳彦、前原诚司、玄叶光一郎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有多少转化成了“结果”?
此外,值得思考的是,松下政经塾的毕业生们是在践行松下幸之助当年创塾的夙愿还是在背道而驰?他们或许理解并笃信松下幸之助所强调的“政治=国家经营”的信条,但复杂的国家机器是否可以像企业那样来“经营”?治理一个国家,若如经营企业一样认为一切皆可控,讳言“不可解释因素”的存在,恐怕必然会导致在应对时缺乏灵活而略显笨拙,这不也正是民主党在外交上给外界的印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