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隐藏栏目
 
 
 
  打印 关闭窗口
政治的周期问题与结构方法
作者:刘 迪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6/15/2014 11:16:16 AM
 

在日中国学者王元编著的《宏观中国政治--以社会变动周期性为中心》有很多不错的想法,很有启示。在自然界,人类最先发现的周期,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个体,其人体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周期现象。在历史学、经济学领域,“周期”的研究也很普遍。但在政治学领域,“周期”研究尚处于肇始阶段。

政治学的周期研究非常重要。中国历史为政治周期研究提供了庞大的资料。例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乱一治”等古人对中国政治的总结,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但另外一个方面,政治周期研究也缺乏精确性。即使依靠对迄今为止的政治史进行总结,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政治动乱何时发生。

回顾中国政治史,不论王朝更替还是王朝内动乱,都表现为一定期间动荡。进入20世纪,这种一定期间动荡重复出现的问题依然可以观察、确认。而政治学的周期远不如自然科学确认的周期那样准确,这是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周期研究让人感到缺乏确定性的原因。

但是,周期是否一定按时准确到来,不到来的就不能称为周期?其实,我们也可以认为,在政治学领域,一个事件的结束与下一个事件的继起不必如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准时。我们最想知道的是,我们是否可以观察到在时间先后继起过程中存在两种或多种“同构”现象。这种同构现象其实就是我们追求的周期理论的目的。

周期是“同构”事物在时间上的“继起”。社会现象中许多事件本来内部没有联系,但是我们作为观察者却发现,某些现象具有“同构”,而且这些具有“同构”的现象在一定期间重复出现。所以,我们使用了“周期”这个概念。

使用“周期”这个概念可以比较容易把握具有“同构”的对象,因此“周期”具有工具性意义。使用周期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时间的“继起”角度观察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同样构造的现象。如此,可以确保观察的连贯性,便于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把周期作为一种“操作概念”。

如前所述,周期现象源于人类对自然、自身的观察,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这样的周期或作为人类个体的生理周期,都是可以根据迄今为止的观察推测未来发展趋势。在自然、人类自身观察基础上,人类把周期意识运用到社会,例如中国古语所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就反映了这样一种周期意识。这种周期意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

其实,周期不是单纯的循环。正如我们“不能走入同一条河”一样,我们经历的每个“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我们仍然喜欢用周期。这是因为周期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认识模式。尽管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但只要某种现象我们反复体验,我们就认为这是周期性到来。

从古到今,我们一直使用周期思维观察自然,解释社会。我们认为历史总是重复的。这是因为“周期”对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分析这种现象的特点十分方便。可以说,周期认知模式源于我们解释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解释社会的一种方法。

研究周期,目的是预测、防范观察对象的“爆发”。但是,如何克服测不准问题?笔者以为,对于动乱周期现象,我们完全可从“同构”角度分析。这样的好处,是可不用在意时间的精确计算。我们只要比较观察对象具有同构性要素是否充足,便可判断动乱是否具有爆发的条件、可能。换句话说,假如不具备同构要素,我们就可以不认为观察对象会爆发。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