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本报专栏作家
 
 
 
  打印 关闭窗口
我为什么翻译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
作者:毛丹青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8/7/2015 11:12:04 AM
 

村上春树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文版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发行,各大书店也已上架。我作为译者之一翻译了其中的书名短篇《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其实,最初收到出版社的译文约稿时,是我主动提出翻译这一篇的,同时我个人对出版社搞“译者群英会”的想法也表示赞同,觉得是一件好事。唯一遗憾的是好友施小炜教授未能加入这回的译者行列,作为村上春树《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长篇小说的译者,施教授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拙译《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是份量比较重的一篇,在对整部短篇小说集的抽象意义上,尤为如此。村上春树这次破例写了个很长的序,序里也提到了为什么最后把书名扣在这个主题上。这本书象征意味很浓,写的是一个女孩以及她成年后自杀的故事。当时的主人公“我”也是少年,和这个女孩相识时都是14岁,故事就是以这条线索开始叙述的,而她恰好也是他第三个谈恋爱的女孩。

这个情节设定与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听风的歌》非常类似,里面和男主人公第三个做爱的女人最后也是自杀,由此可以发现村上春树小说世界的连线和缘由。其实,《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这本小说集中的每一篇都可以找到村上春树在以往小说中出现过的情景、人物,甚至语言和文体氛围都十分相似。他是在讲自己的小说世界,因为他相信故事是有力量的,文学就应该讲故事。

翻译这篇小说是有感触的,我生活在日本,眼下所住的这座城市就是村上春树的家乡,兵库县西宫市,他曾经在这里,包括旁边的芦屋市,一共生活了19年。如果把《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这部短篇小说写到的14岁男女少年返回到村上春树个人的经历上的话,应该是1963年左右,那是他在这座城市生活已经上了中学的时期。当时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个很大的事件,即填海建大楼。对于“大海”被破坏这件事,村上春树当时猛烈反对,一直到后来都耿耿于怀。但不知为何,在他少年时代曾经有过的血气方刚的性格到了东京的大学竟然荡然无存,他对学运冷漠,沉湎于爵士音乐,阅读美国小说,由此能看出他最畅销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的原型影子。

其实,一个作家通过作品让很多读者认识了纷繁的世界,这很重要。另外,认识作家个人的经历也很重要,一部文学作品,到底能吹落多少作家自己经历的影子呢?所以,从这个经历的由来,我很想加深对这篇小说以及小说家村上春树的理解,企图开启另类解读。小说是从小说家的笔下释放出来的各种隐喻,或者叫暗示,至于如何面对这些文本,这不仅仅是专属于译者的猜谜活动,同时也是读者阅读时的私人享受。

最后说个题外话,中日两国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和大江健三郎,他们都是在19岁时离开的家乡,莫言19岁离开高密去了青岛当兵。大江19岁离开了爱媛县乘夜行火车去了东京,考入了东京大学法文专业,而村上春树19岁离开家乡,上了早稻田大学,前后加起来,一共上了近8年的大学。村上春树是1968年上的大学,同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文文学奖,1972年村上春树大四,同年川端康成自杀。

村上春树在多次公开的场合下表示过他不喜欢川端康成的小说!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