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高端访谈系列
 
 
 
  打印 关闭窗口
“精准医疗”是肿瘤治疗的未来
——访日本公益财团法人肿瘤研究会常务理事、肿瘤研究所所长野田哲生
作者:蒋丰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发布时间:3/17/2017 6:57:55 PM
 

2016年11月,日本NHK电视台推出了一个爆炸性的专题节目——《肿瘤治疗新时代的到来——精准医疗带来的冲击》。该节目给眼下这个每四人里就有一位癌症患者的时代,带来了新的曙光。节目里介绍的“精准医疗”,就是Precision Medicine,能够分析每一位患者的肿瘤细胞的基因特性,迅速投入最适合该患者病情的抗癌药。关于“精准医疗”的可能性和今后要面临的课题,《日本新华侨报》于日前采访了日本公益财团法人肿瘤研究会常务理事,肿瘤研究所所长野田哲生。

 

“精准医疗”是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

《日本新华侨报》:能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精准医疗”这个新概念吗?它能为癌症治疗带来什么样的改革?

野田哲生:精密(Precision)是精确无误的意识,也就是高度的个性化(Personalized)医疗,能够分析每一位患者的肿瘤情报,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最适合的治疗,和目前存在的个别化治疗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病变,在癌变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突变,而有些人天生就是容易得癌症的体质。如果添加外界因素,比如吸烟等,就会加重基因的受损程度。

吸烟人群就容易患扁平上皮细胞癌,但其实每个扁平上皮细胞癌患者的基因受损程度都有微妙的不同。现在的医疗技术可以精确地检测出这些微妙的不同。正是有了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数据蓄积,才使得“精准医疗”成为现实。

2015年1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联邦议会上进行施政演说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能以大量的基因信息为基础选择性地为各种疾病提供最佳、最适当的医疗方法。肿瘤治疗领域是最为需要精准医疗的领域。

美国前副总统乔・拜登的儿子也是脑肿瘤患者,不到50岁就去世了。因此拜登开始致力于扶持肿瘤治疗的“拜登计划”,为研究肿瘤的各医疗机构投入了大量的援助资金。

“精准医疗”已经成为了全球性潮流。从肿瘤信息到基因情报,简单快速地获取大量信息的网络技术会进一步推助“精准医疗”的发展,使其成为高度地个性化医疗的巅峰。现在我所的肿瘤研究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尽力推行精准医疗,努力拯救更多的患者。

 

 

“精准医疗”是量体裁衣式的癌症治疗

《日本新华侨报》:“精准医疗”的最终目标是100%治愈吗?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野田哲生:“精准医疗”主要属于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是切除肉眼可见的病灶为原则,但是,既然已经知道外科手术只能治疗80%的癌症患者,约有20%的癌症患者在术后还会复发,那么对于这20%的患者就要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法来救助,比如外科治疗加内科治疗。如果事先能通过“精准医疗”鉴别出不同人群的肿瘤基因情报,那么最终目标就可以让100%的患者治愈。

肿瘤相关的基因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解读,根据这些数据开发出的药物,对大多数肿瘤患者都有效,同时也弄清楚了没有效果的患者的基因特点,再根据这些基因特点设计新药,最终就可以达到100%的治愈。

要实现这个最终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从理论上讲,将来对任何肿瘤患者都可以提供量体裁衣的“精准医疗”。

前面我有提到,“精准医疗”是崭新的个性化医疗。目前诊断和鉴别肿瘤主要靠病理学,首先通过看什么器官,什么组织,细胞形态等表面上的特征来判断。不过从细胞提取出的基因分析可以发现,同一分类的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也会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这些不同的基因突变又可以细分到不同的种类。“精准医疗”可以从本质上给肿瘤分类,也就是说,可以对至今都没法分类的特殊肿瘤也进行分类。

伴随着IT技术的飞跃发展,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各地的肿瘤患者的庞大数据都可以实现共享,细分出对药物反应敏感的人群和不敏感的人群,也就是药物生效的人群和不生效的人群,再分析这些不生效的人群的基因情报,就又可以迅速开发出适合他们的有效药物。

 

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化

《日本新华侨报》: “精准医疗”在网络的帮助下能够实现全球共享,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一个医院或某一位名医,可以这样理解吗

野田哲生:是的,第一次接受患者的是医院,比如我们癌研有明医院是全日本肿瘤手术例数第一的医院,所以术后复发的病例数也是很多。防止复发而且为复发的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是我们癌研有明医院开展“精准医疗”的使命,为此精确分析和蓄积患者的基因情报也是我们研究机构的使命。

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不是最终目的,癌研有明医院要开展高度标准化的治疗,所以这些治疗数据是非常贵重的,也是很有帮助的。标准化治疗结果,可以得出有效或无效的治疗结果和复发肿瘤的基因特点等数据。这些数据的积累,有助于通过全球大数据库检索出最适合这个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并且其他医院也可以利用我们癌研有明医院的数据寻求新的治疗方案。

要对外开放数据,也要保护患者隐私,今后我们会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充分开放数据。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精准医疗”加速高效治疗药物的开发

《日本新华侨报》:除了肿瘤外,“精准医疗”还对哪些疾病有效?比如糖尿病?

野田哲生:未来或许会应用于肿瘤以外的疾病,重要的是,现在“精准医疗”需要有庞大的详细读解的基因信息为基础,如今的技术能够做到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分析这些大量数据。

肿瘤的发生,进展和复发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肿瘤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耐药性也是基因异常的多样性引起的。糖尿病等疾病可以通过基因分析预测到将来发病还是不发病,但是发病后这种疾病的病情与基因异常没有相关性。

肿瘤不同于这些疾病,它时时刻刻有基因的异变,今天有效的药物明天可能没有效果。也就是说,治疗肿瘤其实就是基因变化和治疗的攻防战。

糖尿病等疾病一旦发病其基因构造等对治疗方法没有太大的影响。当然,在将来破解了所有的基因构造和机能信息后,“精准医疗”将会适用于人体所有的疾病。

“精准医疗”不仅用于高度精确的诊断,还会加速高效治疗药物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在加速高效治疗药物开发的同时,能够找出对该药物反应敏感、见效快的人群,大大地减少了癌症死亡率。

 

肿瘤治疗早期发现最为关键

《日本新华侨报》:据您推算,大家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成为“精准医疗”的受益人?在推行过程中面临什么课题?

野田哲生:希望日本能尽快将“精准医疗”也纳入医疗保险的适应范畴。在日本,药物的有效性等于纳入保险适应范围。但是在美国则完全不同,分析有效性和危险性的平衡,判断有效性高于危险性时,保险公司会支付保险金。举个例子,像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PSA那样,把“精准医疗”的精髓——基因分析方法,立即纳入保险范畴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肿瘤筛查的项目列入健康体检等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能纳入医疗保险的适应范畴,检查费用就能够降低到几万日元。早晨上班时在站前抽一滴血,一周后检查结果就能送到手。根据检查结果,再花上半天的时间到体检中心检查。这一系列非医疗保险的范畴过程完全可以成为现实。但是技术上的安全性和正当性是日本药事法认可的必要条件,为此还需要大家来参与,多进行临床试验,早日争取日本药事法的认可。

肿瘤治疗最大的难关就是多样性,每一个肿瘤细胞分裂时发生多样的基因突变,突变过程中也会发生耐药性的细胞。肿瘤组织越大包含的细胞越多,基因突变的几率也会越高,产生耐药性细胞的危险性也增高,所以早期发现最为关键。

 

“精准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早期发现率

《日本新华侨报》:最近几年,伴随着访日中国游客人次的增多,对于医疗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您对今后的中日医学交流以及日本医疗机构接受中国患者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野田哲生:我们癌研有明医院的草割隆郎理事长很早就放眼国际,力推肿瘤治疗和研究,在山口俊晴院长的积极影响下,癌研有明医院也成为日本国内接受外国患者人次数一数二的医疗机构。

山口院长经常指示院内医护人员,不管国内患者还是国外患者,最重要的是完善诊疗体制,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迅速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我个人认为,为了建立“精准医疗”,就要先完善早期发现的流程,很希望今后能和中国一起携手推进这一医疗体制的建立。

其实肿瘤还在微小的阶段就有变异基因流向全身,探测出这些变异基因就可以早期诊断肿瘤。也就是说,把“精准医疗”应用于精密体检会明显地提高肿瘤的早期发现率,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用少量血液进行癌症筛查。

通过我的研究发现,在肿瘤的种类和基因的变化上,中国人和日本人是类似的,所以检测方法也应该是类似的。首先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癌研有明医院,肿瘤研究所负责分析,判断出罹患肿瘤的概率。癌研有明医院积极接受中国客人的体检,如果本人同意可以到癌研有明医院再接受检查,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事先收集的基因突变情报,提供高精密的检查。

目前,癌研有明医院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几所医疗机构合作,接受很多中国患者。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也能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医疗机构合作,运用“精准医疗”技术开展肿瘤筛查体制,积累肿瘤基因情报,这价格更有利于促进日中两国医疗事业的共同发展。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