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隐藏栏目
 
 
 
  打印 关闭窗口
处于不同“全要素生产率”发展阶段的中日经济
作者:陈 言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发布时间:9/6/2017 5:48:24 PM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社会里到处可以看到信息化现象,但看不到信息化带来的经济增长。”

笔者对美国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但知道美国有谷歌、亚马逊、脸书等等,感觉信息化在美国做得不错,但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上个世纪80年代比确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用原美国财长、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的话来说,80年代之后美国处于“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的状态中。日本略微晚了一些,到了90年代以后,便开始了“失落的十年”,接踵而来的是“失落的二十年”,现在用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伊藤元重的话来说,已经进入到了“失落的三十年”中去了。简单地说,美日都进入到了长期停滞的状态中。

从经济史看,1880年到1980年的美国,从1894年发动了甲午战争到1994年泡沫经济崩溃的日本,美日在一百年时间内,均有过十分发达的经济增长过程。这期间开始是铺设电网,接着是生产武器弹药,然后是汽车、轮船、飞机的大量生产,等这轮过后就开始普及家电,进入到产业发展的最高阶段。信息化社会到来后,经济增长才忽然有了索洛说的那些特点。

这里有个“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问题。技术革新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但相关阶段过后,经济发展就进入到了停滞状态。电脑、通讯技术的革新性发明发现,产业的普及基本上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成型,先在美国、日本普及,也先带来了美国及日本的经济发展的停滞。相比之下,倒是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在振兴产业的时候,更好地用上了计算机、通讯等IT技术,在经济上的发展速度愈发超过美日,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最为重视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容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相关产业在中国有了较为快速的开发与使用。如果一个日本人在二战前去美国时,可能发现美国的汽车要比日本普及很多,一个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前去日本的话,会特别惊讶那里家电的普及,而现在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到中国来最为感叹的可能是中国的手机支付,感叹共享单车已经多得让人厌恶。共享汽车在中国还看不到有多大商业前景,但也已经出现,而电动车在北京的街头绝对比纽约、东京要多很多很多。中国在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与应用方面,快速地走到了美日的前面。

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还高于日本甚至美国,是因为中国在发展阶段上晚于这些国家,这让中国有了发展的空间,今后在全要素生产率饱和之前,其经济发展速度还会比较高。特别是民营企业在IT方面的作用特别的大,不存在日本及美国那么多的法律及产业习惯方面对IT新革新的限制,这让中国在新阶段的劳动生产率方面有着继续前行的基础。

日本等工业先进国已经走完了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发展过程,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中要保持超过中国的速度与规模,估计困难不少,几乎难以实现。 (作者系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 执行院长)

 
   
   
 
   
IT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