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中国进口石油花费的外汇,已经和进口半导体不相上下,2015年以后两者差距逐步加大。2014年中国进口石油使用的外汇为2282亿美元,2015年为1344亿美元。2014年进口半导体花去的外汇尚比原油低一些,但到了2015年已经上升到2307亿美元,比进口石油多出了963亿美元。在石油价格走低后,2016年中国进口半导体使用的外汇为2296亿美元,比石油更是多出了千亿以上了。
半导体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瓶颈,不解决半导体的自给自足问题,就和在能源上严重依赖外部环境一样,让中国工业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如果中国能用数年或者十几年时间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今后经济发展,工业强国的建设就能有保证。
所以,东芝剥离其半导体部门,准备用卖出半导体部门的钱来填补核电亏空,这不能不引发中国企业的兴趣。
但是日本媒体反复报道安倍晋三首相牵制中国的言行,这让中国想并购东芝的半导体部门几乎毫无希望。动用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台湾鸿海公司,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在背后支持,哪怕出再高的投资,日本国家是不会准许东芝将半导体部门卖给鸿海的。从日本的报道看,日韩美三国联合体出资2万亿日元并购东芝半导体,鸿海宣称要多出1万亿日元,用3万亿日元的价格并购,但和鸿海并购夏普,让夏普获得新生不一样,对鸿海的并购意图,日本舆论及国家共同反对。这里国家立场要远远超过商业利益。2017年年底,东芝已经基本获得了剥离半导体的全部能力,2018年3月底以前,最终将解决其销售问题,鸿海完全没有机会。
不过往远处想,比如5年、10年以后,中国能否解决半导体的自产自用问题?笔者的感觉是大致能解决。
说一个四十年前的例子。上个世纪70年代,计算机(很多时候那时的计算机还比不上今天的电脑或者手机的计算能力)是战略物资,国外企业绝对不能和中国合作,中国也只能走自主开发的道路。中国的联想等等说不上好,但没办法,在中国只能用这些国产货。但四十年过去了,联想先是并购了IBM的电脑部门,接着还拿下了NEC、富士通的电脑业务。尽管今天在日本还有NEC电脑,但这是联想的产品,只不过是依旧在日本用NEC品牌罢了。估计今后东芝、索尼等电脑,也会逐步向联想靠拢。
一旦让中国企业全力去做某项业务,中国企业大致能够成为这个行业的老大,至少是生产规模的老大,这个老大可能还会有几个品牌,比如联想旗下就有IBM、NEC等等。
半导体业务需要持续不断地投资,新的设计在不断涌现,今后数年也只有中国企业能持续投下去。毕竟我们光进口一年就是2000亿美元,这个钱不能不省,这个业务不能总是被外国企业控制着。 (作者系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 执行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