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 | 收藏本站
新闻搜索
   

访东丽株式会社代表董事社长日觉昭广

◆本报总编  蒋丰

 

1926年以生产人造纤维起家的日本东丽(TORAY)集团在中日邦交尚未正常化的岁月里,就应中国方面要求出口原材料并进行技术支援。

如今,东丽集团已经成长为全球最早从事碳素纤维和反渗透膜技术开发的企业之一,在海内外2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36家公司。自创业伊始,东丽集团就以“公司存在的意义在于贡献社会”为经营根本。在地球温暖化和环境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东丽集团又将目标设定为,通过创新的技术实现环境保护以及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5月20日,东丽集团CEO兼COO日觉昭广在位于东京的集团总部,接受本报的采访。

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充满期待

《日本新华侨报》:中国和日本有着长期的经济交流。东丽集团与中国的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自2010年以来,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您如何看待今后中国的发展走向?

日觉昭广:1956年,东丽集团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分公司。这可以说是我们和中国缘分的开始。1973年,东丽集团应中方要求,向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出口聚酯纤维原料和聚合工厂的大型成套设备技术;1992年,香港的分公司和陕西省的企业合并,成立了一家规模较小的染色公司;1994年,我们在江苏省南通市设立了合纤维织布的染色公司。这是我们在中国内地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从我们进军中国内地到现在,已经有了将近20年的时间。在这近20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我们在内地的分公司也发展到了20多家,现有当地员工8千多名。

中国有着世界第二大的经济规模,并且从世界的工场发展到世界的市场。今后,我们计划在中国更为积极地扩大贸易规模。由于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能够很快就挽回损失,继续顺利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之处。

虽说中国的GDP增长率由2010年第四季度的9.8%下降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7.4%,但是作为一个年生产总值在600多兆日元的国家,5%的GDP就能达到30到40兆日元左右,可以和一个小国的国家GDP相匹敌。我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期待。

《日本新华侨报》:2012年9月以来,中日关系开始出现摩擦。在同年年底,中日两国又都有新一届领导人上任。您认为应该如何缓解中日关系呢?

日觉昭广:我个人认为,这需要花时间去协调、去解决。日本和中国作为全球排名第三、第二的经济大国,有必要携手合作,一起引领亚洲经济前进。这是日本和中国所背负的使命。尽管两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双方都有必要坐下来进行谈话。现在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话,只会带来一个双败的结局。

中国正在进入“高端市场”时期

《日本新华侨报》:我了解到贵集团还是美国波音公司的新型客机787的碳纤维独家供应商,综合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一。今后,被称为“廉价市场”的亚洲新兴国家将快速发展,您准备如何对应这种形势呢?

日觉昭广:我认为,对于亚洲新兴国家,已经不能再使用“廉价市场”这样的说法了。

4、50年前,我们就进军东南亚国家,当时那里的劳动力的确便宜,是比较廉价的生产基地。但是,伴随着亚洲经济的成长,东南亚等新兴国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购买商品已经不单纯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对产品附加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纤维业界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日常生活用品的销售量就会大增;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奢侈品的需求量就会扩大。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5000美元,而且我听说奔驰汽车的购买量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早就不是“廉价市场”了。在我们看来,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20至25兆日元。

为此,我们计划运用集团先进的技术力量生产出更多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以对应走过“廉价市场”时期,迈入“高端市场”时期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国家。

国际化人才与人才的国际化

《日本新华侨报》: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用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丽集团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呢?在聘用海外优秀人才以及提拔外国人进管理层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日觉昭广:我们的已故名誉会长前田勝之助在任社长时期,建立了东丽集团综合研修中心。当时,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控制企业的盛衰,人开拓企业的未来。”我认为,这句话最能说明前田会长重视人才以及东丽集团以人为本的运营态度。

再进一步说,我认为,应该把培养人才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培养国际化人才,换言之,就是培养能在全球范围内活跃的人才。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很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接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提出的意见,并且还要有领导才干,能够以全球性观点和国际竞争意识来推动事业的发展。

另外,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人是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的,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对国际化人才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了解本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东丽的历史和文化,保持东丽的DNA。

再说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我们在全世界的公司,平均每年都会在当地聘用300到400名大学毕业的员工。在培养这些员工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每名员工的个人经验和实力设定培养方向和该掌握的技术等,并且按照每名员工的素质和适应性为他们安排工作内容及将来的职位。在亚洲各国的东丽集团的分公司里面,管理层的晋升率在30%。

 

解决环境问题是企业使命

《日本新华侨报》:贵公司非常重视发展绿色创新产业(Green Innovation)。您认为,作为企业,应该如何为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做贡献呢?

日觉昭广:自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地球温暖化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全球环境危机。眼下,社会也需要企业能共同来对应环境问题。

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特别是节约能源方面,原材料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优衣库公司和我们共同开发的高性能纤维制作的衣服,冬天能保温。人们会主动给房间里的空调调低或调高,节约电力。又比如说使用我们的碳纤维制作飞机机体,能够减轻飞机的整体重量,从而节约航空燃料。再比如我们的水处理技术,使用该技术对海水进行淡水化处理,不需要那么多的石油。

我个人认为,所有产品原材料有改变社会本质、改善人们生活的力量。所以,东丽集团必须起到带头作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这是我们的社会性使命。虽然说研发新产品、新材料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较大的突破,但必须立足长远地坚持下去。

进行长期性开发研究,需要有强烈的企业信念来支撑。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企业信念,才可以创造出新材料,从而改变社会本质,改善人们生活。

中国年轻人有很大成长空间

《日本新华侨报》:到目前为止,您去过几次中国?您对中国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什么?

日觉昭广: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2000年,当时去的是江苏省南通市,后来又去了北京市。

在过去的13年间,我多次到中国各地的分公司视察。每次去都会发现一些新变化,比如说上次来还是田野的地方,这次去就建起了大规模的工场。真是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日本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是日本的老师和兄长。古代日本文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比如说汉字就是从中国进口的,遣隋使、遣唐使也带回了很多中国文化的精华。就是现在,日本的学生也还是要学习中国的汉诗和谚语等。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和日本的文化是相融相通的。

我在中国进行交流合作的时候,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那种心意相通的,默契的感觉。通过接触我还发现,中国人富有进取精神,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信奉合理主义和实用主义,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中国人和美国人很像。既然美国有“美国梦”,中国也可以有“中国梦”。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比中国早一步引进西欧技术,进行产业革新,从而跻身世界前列。如今,中国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我希望,全球第二经济大国能和全球第三经济大国强强合作,共同引领亚洲以及世界前进。

祖先出自佛教僧人世家

《日本新华侨报》:最后还有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我来日本已经有25个年头,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日觉”这个姓氏。我想请教一下这个姓氏的来源。

日觉昭广:事实上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我的祖先直到江户时代都是僧人世家,这个姓氏源自佛教。即使在我的老家,也就是兵库县三木市,日觉一族也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确是个比较罕见的姓氏。

(摄影:本报记者 张桐)

IT
 友情链接: 新华网中国网新浪网光明网大公网文新传媒香港经济网欧浪网
 
公司简介 | 事业介绍 | 广告服务 | 印刷服务 | 订阅《日本华侨报》 | 联系我们 | 信息保密政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株)日本新華僑通信社
 
邮编:102-0083 住所:東京都千代田区麹町2-4-10三誠堂ビル3F
电话:代表 03-6261-9200 编辑部 03-6261-9401 营业部 03-6261-9400
Copyright © 2004 JNO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