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现场
◆本报记者 乔 聚
“坦率地讲,深圳报业集团与海外华文媒体有不少来往。在来往过程中,双方都表示要进行合作,寻求新的发展。但是,每次来往结束时,伴随着那一声‘拜拜’,合作也就无影无踪了,完全没有落实下来。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5月13日上午,在首届深圳市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开班式上,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锡柱这番直率的开场白,引来到会的21个国家华文媒体代表的热烈掌声。
宣锡柱不仅介绍了集团的发展成就,也如实介绍了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报业发展遇到的诸如媒体形式、报道内容、人才争夺等等方面的问题。其间,令与会华媒代表感兴趣的是,宣锡柱总编辑介绍说:“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陷入大幅降价这种恶性竞争,反而是提高了《深圳特区报》等报的订费和零售价格,在收益增加的背景下,发行《深圳地铁报》等免费报纸,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收益。由此,我们也要思考如何与海外华媒进行切实有效的合作。”
开班式上,与会华媒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韩国新华报社社长曹明权首先代表与会华文媒体表示:我们希望此行感受深圳变化,感受中国变化;希望与深圳新媒体对接,以此推进传统华文媒体的变化;希望与深圳进一步地深层对接,在海外更多地报道深圳。
巴西《南美侨报》总编辑袁一平表示,海外华文媒体与深圳报业集团缺乏切实合作,可能是感觉自己太“小”。我们有一栋小楼,有20多位编采人员,有一个印刷厂,但与深圳报业集团仍然不处在一个档次上。今后,我们希望发挥“小”的长处,进行新的合作。
泰国新华杂志社总裁邝锦荣介绍了与一些中国国家媒体合作的经验。澳洲中文媒体网站《唐人街》总编辑卢小玲介绍了自身媒体从纸媒走向网媒的心得。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建议《深圳特区报》开辟“外媒看深圳”专栏,深圳在注重对外宣传的时候,也应该了解世界怎样看深圳。第二,建议深圳报业集团不仅为海外华媒提供版面,还应该力促其内容进入所在国的主流纸媒和网媒,而不是局限于汉语圈。第三,建议深圳报业集团协助海外华媒在深圳做有针对性的专题采访,回答所在国民众的一些疑问。
波兰《环球周报》社长陈彪指出,“报业”二字,意味着要以“业”养“报”,深圳报业集团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海外华文媒体应该在“业”上下功夫,突破其发展的瓶颈。
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宣锡柱最后感谢与会海外华文媒体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表示一定加以认真研究,创作新的合作平台,与大家一起传递“中国好声音”。
深圳侨办副主任江红主持了开班仪式。深圳侨办负责人彭林英、深圳市桥商智库研究院理事长郑汉明等参加了开班仪式。█